2022年09月01日08:26 来源: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和使命的现实需要。实现共同富裕,既不能消极等待、无所作为,也不能急躁冒进、搞平均主义。
一
50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其间大体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渐形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等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个进程中,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就是人类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不断探索和追求。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一美好而伟大的理想至今未能得到实现。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实现共同富裕才真正有可能从理论变成现实。回顾历史不难看出,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是急不得的。
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转化,使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选择。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党的十八大以后,又由高速增长转向了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1978年至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143670亿元人民币。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的77%,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人均收入按国民总收入计算,已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上限,即高收入国家的下限。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10.1∶45.3∶44.6提升到2021年的7.3∶39.4∶53.3,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2012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9899万人,到2020年全部实现了脱贫。
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是等不得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做出的科学而正确的选择。
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它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由普遍贫穷到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再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其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实现共同富裕不是一个单纯的分配问题,既涉及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问题(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又涉及分配制度和分配体系的变革问题(这是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的基本手段)。简单地说,既涉及如何做大蛋糕,又涉及如何分好蛋糕。无论是做大蛋糕还是分好蛋糕,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做大蛋糕,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而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深入开展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推进科技创新都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科学技术和推进科技创新又都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都需要一个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都得到极大发展,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物质条件。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科技创新的实现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一些关键科技领域还存在“卡脖子”技术难题。因此,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加快科技创新。
分好蛋糕则需要收入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义能够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另一方面是说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特别是分配关系方面具有无比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深化分配领域改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个领域改革的深化,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取得巨大进展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说明了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是急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