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8日08:21 来源:光明日报
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时,在一组“东北解放战争人民支前统计”数据前驻足良久,他感慨地说:“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大决战,既是兵力火力之战,更是民心向背之争。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的由衷感怀,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内在逻辑和制胜密码。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奋斗的政党,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利益,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为人民造福为根本使命,与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
人民是铜墙铁壁,背靠人民才能战无不胜。1941年6月17日,《解放日报》刊发胡乔木撰写的一篇社论《国民党缺少什么》。他写道,国民党缺“飞机大炮”,缺“干部人才”,缺“抗日办法”,但最缺的“却是民族的信心”;与之相反,“共产党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相信人民,和人民之间如鱼水一样交融,如种子与大地一样共生。对于人民,共产党员只有“特殊的义务”,没有“特殊的权利”;他们首先是“人民的勤务员”,然后才是“人民的领导者”;他们首先是“人民的学生”,然后才是“人民的先生”。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背靠人民的铜墙铁壁,打败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各种反动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人民是改革动力,造福人民才能事业兴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面对人民群众温饱不足的问题,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在春潮澎湃的改革年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为民改革,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人民是最大底气,不负人民才能民族复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2012年11月在新任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使命担当。2019年3月在意大利访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诚情怀。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新时代中国人民展现出自信自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采。他们是抗疫斗争中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他们是脱贫攻坚中上山下乡的扶贫干部,他们是川渝山火中奋不顾身的飒爽骑士……这样的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并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大底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底气。
信仰的坚定,来自理论的坚定。中国共产党坚定的人民信仰,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认为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彻底结束了这一错误的历史观,提出人民是历史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列宁指出,共产党员“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要随时随地仔细客观地检查:是否同群众保持着联系,联系是否密切”。正是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群众观点,我们党确立了人民信仰、提出了群众路线,并把它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信仰人民,人民至上。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新征程上,只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一定能汇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伟力,推动民族复兴的巨轮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