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服务热线

钟老师:18079606663立即联系

理论学习

“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

2021-07-14 15:23:10
来源:超级管理员
点击数:1877 | 【大】【中】【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目标和重要任务,推动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实践,联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意义作了深刻阐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大雅·民劳》中的这句话描绘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既符合了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这个目标在上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开始进入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小康憧憬即将变为现实,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殷实宽裕的生活,这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的长久夙愿和中国人民的现实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动员令,强调:今后5年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彰显了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对中国人民的强烈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小康、民族复兴,是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交融的目标任务。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次提出“中国梦”时,就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提,体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联系。在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阶段战略目标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阔视野,深刻洞察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强调:实现中国梦,第一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如期实现了这个目标,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实践中,他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既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分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联系,其逻辑起点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提供重要保障。这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整体。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于引领地位,我们所有奋斗都聚焦于这个目标。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实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与时俱进,体现了实践创新基础上积极进行理论创新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
丰富发展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内涵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后,党的十七大、十八大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此后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涵盖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等多个方面。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体现了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些新的目标要求,连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目标要求,是我们对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全力以赴去实现。
为了推动全党全国准确把握和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同阶段的形势任务出发,针对一些人存在的模糊认识,多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和重点难点问题作了集中阐释。
“十三五”时期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高度契合。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实现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如果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即使最后宣布实现了,也无法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认可。为此,他从三个方面深刻阐释了“全面”的内涵及其重点难点问题,对全党抓准、抓住、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重点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在这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突出短板。要求我们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落实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
其次,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这方面,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要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再次,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能仅仅看作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应该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经过一以贯之的接续奋斗,到2019年,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得还要好。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中要把握好三个关系:一是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并不意味着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到2020年都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中有的是绝对指标,比如脱贫。同时,也有不少相对指标,如环境改善方面,要求劣V类水体比例低于5%,这类指标将来还要持续改善。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要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客观真实反映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形成良好预期,坚定发展信心。这些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提供了重要指引。
系统谋划推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工作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就要求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加固底板指明了方向。
为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攻坚战,党中央坚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集中力量,优先处理可能威胁经济社会稳定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协调建立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推动金融等领域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为了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同时也提出工作要求。每次座谈会前,他都先到贫困地区调研,实地了解情况,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召集相关省份负责同志进行工作部署。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锻造了脱贫攻坚精神,推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
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打响了蓝天保卫战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标志性重大战役,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为了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原则要求,既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重要启示。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团结统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保障。为了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不断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再次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果只实现了增长目标,而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没有进展,即使到时候我们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群众也不会认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党中央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锲而不舍向前走,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十三五”时期,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等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生动展现出来。
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是新发展理念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很关键的一条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十三五”规划建议起草之初,他就提出,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搞清楚。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的发展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分析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同时强调:今后5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他把防风险作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要求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过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破浪前行。安不忘危,是生存发展之道。党中央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强调要树立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发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60多年前,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我们一定要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现在,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展望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
  • 咨询热线

    钱老师 18079611118


  • 咨询热线刘老师 18079606668
  • 咨询热线钟老师 18079606663
  • 江西省井冈山市梨坪
  • 联系电话0796-8970353
  • 商务合作zxjgsgbxy@163.com
  •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 中信井冈山培训中心 版权所有 赣ICP备19010548号 赣公网安备360881020000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