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3日08: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5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发展?
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按下红手印,相约“包产到户”。这一标志性事件成为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催生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重大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和丰富我们的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重要发展和深化。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它规定了我国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明确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确保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属性。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从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是长期以来在国家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是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快速发展,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的分配制度。这一制度安排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坚持好这一分配制度,能够有效实现各种分配方式各扬其长,各种市场主体各得其所,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不断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把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重点,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基本经济制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内在统一整体。所有制结构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分配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合理有效的分配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更好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将这三项经济制度共同作为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代我国构建更加有效管用、逻辑贯通、衔接匹配的经济制度体系的根本遵循。
基本经济制度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在实践上是成功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以上,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不到3%的年均增速。可以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制度基础。面向未来,要坚持好、巩固好、发展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更加充分展现出来。
52.如何理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95∶5!这是2019年7月上海浦东新区启动“一业一证”改革带来的最直观的对比。过去开一家便利店,要填9张表、办5个证,办理时限达95个工作日,而今只需1张表、1个证,5个工作日就能搞定。“一业一证”改革,推动审批管理服务从“以政府部门供给为中心”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转变,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这是我们党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自觉管好“看得见的手”、处理好与“看不见的手”关系的生动见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
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就在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和商品经济的结合问题。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后,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党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定位,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突破,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知识链接
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不断深化
党的十四大提出,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九大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从总体上讲的,不能盲目绝对地讲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有的领域如国防建设,就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一些带有战略性的能源资源,政府要牢牢掌控,但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去做。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也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只有使市场和政府各就其位、各展其长,才能推动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无论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都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方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进一步推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协同发力,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